【案例分析題】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的發展階段。在推進現代化進程中,不僅要完成工業化、城市化,同時還要完成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這中間涉及人們利益結構的重組、價值取向的調整、生活方式的改變、權力的再分配,因此,社會不穩定因素的出現是必然的。而種種腐敗現象則成為新的不穩定因素的源泉,使原有的不穩定因素得到強化,腐敗對社會、經濟、政治環境和秩序的侵害是全方位的。
鄧小平早就說過:“對我們來說,要整好我們的黨,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的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因此,加深對社會轉型過程中腐敗危害性的認識,對于我們采取果斷措施鏟除腐敗,以便順利推進我國現代化進程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腐敗的危害有哪些?
(2)腐敗產生的原因是什么?
【參考答案】
(1)2002年《中國發展問題報告》指出目前中國腐敗主要有六大危害:一是“害黨”,腐敗踐踏黨的先進性;二是“害民”,腐敗損害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三是“,腐敗破壞社會穩定;四是“害家”,腐敗導致民生凋敝;五是“害后”,腐敗影響新
一代的成長;六是“害己”,腐敗危害貪官自身。
(2)我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仍然存在種種腐敗現象,有著復雜的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①封建主義的特權觀念、“官本位”觀念、宗法觀念、等級觀念、裙帶觀念、人身依附觀念等積習是黨政干部以權謀私、腐化變質的思想病灶。
②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在改革開放大潮中乘隙而入,部分黨員和干部經不起誘惑,走上了貪污受賄、走私套匯、嫖娼、吸毒、出賣國家機密等犯罪道路。
③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由于制度和機制改革遲緩或不徹底,特別是權力過于集中,傳統權力結構還根深蒂固,客觀上存在許多漏洞和薄弱環節為權錢交易和權權交易等腐敗現象的滋生蔓延提供了土壤和條件。
④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在一部分黨員和干部中滋長,是腐敗得以蔓延的一個重要原因。
綜上所述,中國在社會主義條件下產生的腐敗現象,有其歷史的和現實的、經濟的和政治的、主觀的和客觀的等多方面的復雜原因。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腐敗現象滋長蔓延的深層原因,是中國正處在社會經濟結構和經濟體制雙重轉換的過程中,還沒有、也不可能在短時期內普遍形成對權力實行有效制約的機制。但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特別是從建立合理制度上對之進行遏制和打擊。